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旧址
踏着青石板路蜿蜒而上,路边黄桷树浓荫蔽日,不多久,一幢灰墙黑瓦的楼房出现在苍郁的林木中,这是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红岩村52号,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
这里原来是一个农场,1939年初,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重庆成立,最初在城区机房街70号办公。由于日机轰炸,城区很不安全,周恩来指示另觅新址,选中了饶国模在红岩嘴的农场并得到其“欣然延纳”。1939年秋,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全部迁此办公。从此,红岩这片土地就与中国革命的历史紧密相连。
这是一幢外观极为普通的大楼,外墙全部呈灰色。讲解员介绍说,灰色有利于躲避日军空袭,也称为“抗战色”。楼房结构也非常巧妙,看似二层,实为三层。一楼是公开的八路军办事处,二楼是秘密的南方局机关,南方局负责人及中共代表在此办公住宿,三楼是机要科和秘密电台。
沿着狭窄的木楼梯登上二楼,走廊两侧分布着毛泽东办公室、周恩来办公室、董必武办公室和图书室等,这是整个大楼最为核心和重要的部分。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莅驻红岩四十日,指挥上党战役,书赠柳亚子《沁园春·雪》,开展国际国内统一战线工作,为红岩的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1938年12月至1946年5月,周恩来以中共代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公开身份和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秘密身份常驻重庆红岩,同国民党军政当局进行谈判,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光流淌,如今的周恩来办公室内,书桌、藤椅、书架、会客桌整齐排列,周恩来当年在此召开会议、听取汇报、讨论决策、伏案工作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现在的图书室保持着当年的原貌,墙上“太忙就挤,不懂就钻”八字条幅今天仍然清晰可见。当年图书室收藏了各类图书上千册,报纸、杂志数十种,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同志们在工作之余都会到这里来看书学习,南方局的部分重要会议,党员过组织生活也多在这儿举行。这种艰苦环境中不忘学习的精神,让参观者无不为之动容。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秋,团圆的日子。是夜,北京西南,“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迎来如织人流。人们或牵手,或相拥,或亦步亦趋地漫步,总归脸上都是幸福。回首79年前,也是一个夜晚,卢沟桥畔宛平城,枪炮声敲碎了宁静。从睡梦里惊醒的人们,眼中却满是火光。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大幕。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悍然炮轰宛平城。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从卢沟桥事变肇始,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者的壮丽史诗。
如今,饱经战火的宛平城已修葺一新,但城墙上的弹坑犹在。游走城中,满眼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唯独一座牌坊式建筑格外显眼,邓小平题写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几个金色大字高悬其上。纪念馆的二级平台上,一座锻铜打造,长4米宽3.2米的独立自由勋章雕塑熠熠生辉,底座上镶嵌着“1937.7.7”“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纪念地”中英文字样。
“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痛苦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纪念馆馆长李宗远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于1987年7月落成对外开放,现有馆藏文物25000余件(套),其中,一级藏品117件(套)。
拾级而上,穿过镶嵌着独立自由勋章图案的锻铜大门,纪念馆的序厅里一幅名为《铜墙铁壁》的宏伟浮雕扑面而来。穿过序厅,《伟大胜利历史贡献》主题展览正在进行。赵一曼留给儿子的诀别信,再现全民族抗战爆发场景的巨幅“半景画”,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示意图……展柜前,来自各地的人们,驻足凝视,若有所思。“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主题展览时这样强调。
历史已远,但无数先烈用鲜血与生命创造的抗战精神将永驻。“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李宗远说。
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
北京,我国首都;天安门广场,北京的心脏地带。
又到国庆,人们比肩接踵,从四面八方涌向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天还没亮,广场北侧已是人潮汹涌。人们聚集在国旗杆下,等待着太阳升起,等待着那个庄严的时刻。
回首67年前,开国大典。那时的天安门广场还远没有如此宽阔,在30多万人的目光注视下,毛泽东主席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从这里冉冉升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由此开启。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诞生于战火硝烟中的国歌,激动了广场上静默的人海,高声合唱的人们驱走了秋日清晨的微寒,阳光普照大地。
在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的环绕下,广场正中央,一碑耸立,四面临空。由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迎着朝阳熠熠生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当天下午6时,毛主席亲自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基。人民英雄永不忘。
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在历史的长河中,天安门广场见证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和反动统治的斗争。
几经修缮,如今的天安门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万人集会,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活动举办地和集会场所。当人们一次次聚集在这里,世界的目光都将为之聚焦。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战机呼啸、装甲轰鸣,2015年9月3日,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的检阅部队从天安门广场通过,以国家的名义,致敬英雄!
铭记历史是为了珍爱和平,为了更好地前行。国庆的天安门广场,鲜花装扮,红旗飘扬,满是幸福的笑脸。“祝福祖国”——广场上的巨大花篮道出了每个中华儿女的心声。(记者 王昊男)
红旗渠纪念馆
夏末初秋,去河南林州参观红旗渠纪念馆,清凉的渠水不仅能够驱散身心的燥热,更能唤醒内心的纯净。世世代代的梦想孕育了红旗渠,十年的苦干锻造出红旗渠精神。
林州,地处太行山麓东南一隅,冀豫晋三省交界处。由于地质、地理及气候原因,林州的浅层地下水匮乏,常年干旱少雨。“吃水贵如油,十年九不收”是林县历史的常态写照。缺水,是林县人祖祖辈辈心头的梦魇;寻水,是林县人世世代代的梦想。
在20世纪60年代,也是共和国最艰苦的岁月,十万林州人在太行山深处苦干十年,逢山凿洞,遇壑架桥,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挖砌土石方2225万立方米。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当年,周恩来总理曾对国际友人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曲太行,水润天下。红旗渠纪念馆珍藏了许多当年的黑白照片和影像资料,直观讲述了当年林州人十年磨一剑、引水建山渠的壮观场景。
来到模拟体验区,一边观看当年林州人抡锤执钎、凌空除险、露宿山崖、挥汗如雨的视频照片,一边体验岩石爆破的震撼,深感当年的艰辛与不易。
一幅与人等高的黑白照片引来诸多游客驻足。只见照片上的人只用一根绳索捆住自己的腰部,吊在悬崖峭壁上,手中紧握长长的撬杠,正在空中踢来荡去,除去碎石残树,排除险情,不禁令观者为之捏把汗。
一位前来参观的留学生直呼:“不可思议。”当年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就是这样用最原始、最简单的工具和方法开辟而成。在纪念馆中墙壁上,一份写有百余名献身人员的名单,永远记住了当年林州人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太行山岩壁历经风雨,而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宝贵财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乎每一个中国人的幸福,它需要通过每一个人的努力去实现。红旗渠精神告诉了后人:梦想并非可望而不可即,只要大家心向一处、不懈努力,总有一天梦想成真。
上一篇:
全国消防日的由来下一篇:
家规家训家风格言对联警句参考地址:苏州高新区长江路和枫科创园G座1403室
电话:0512-65788598
传真:0512-65788583
邮箱:sh@jxsh200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