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动态

全国咨询热线

0512-65788598

邮箱:sh@jxsh2008.com

地址:苏州高新区长江路和枫科创园G座1403室

法规政策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会动态  /  法规政策

时代楷模——江苏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崔根良事迹

文章来源:admin  人气:1844  发表时间:2016-05-02
线条

后发赶超盯着世界地图做企业

——记江苏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崔根良(上)

 

 

常人眼里,异国他乡或许意味着诗和远方;而对崔根良而言,4月中旬的南非之旅只是他无数次旅程中的一程。与崔根良洽谈的国外同行,都知道亨通集团是一家全球光通讯行业的标杆企业,却不清楚其如何从乡办破旧小厂起步,昂首阔步走向世界;

 

  在苏州,人们知晓农村退伍军人出身的崔根良,如今已是拥有上万名员工的企业家、喜欢低调助人的慈善家,却不知他是如何从光通信产业链的最低端做到最高端,并开发出1500多项专利、81项国家行业标准。

 

  而我们,也只是在走近他和他的亨通集团后,才看到其不懈创新的足迹,倾听到鲜为人知的追求卓越的故事……

 

  “创新,才是企业生存的密码”

 

  封闭的炉子里,两股泛着蓝光的火焰正在喷射,一个转动的棒上,某种物质正在沉积……大约一天时间,经过沉积、烧结、延伸等工艺步骤,形成一根3米长、直径大约20厘米的光棒。它们被送入光纤制造塔,随着高温熔化,又拉出一个直径仅为125微米、长达6000公里的光纤。

 

  光棒,又称光纤预制棒,是整个光通信产业链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整个光通信产业链中,70%的利润在光棒上。崔根良深知:任何产业的“蓝海”,从来都是技术领跑者的“锅里肉”,中国企业如果不能自主生产,断无出头之日。

 

  为了这根光棒,200多名研发人员,熬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崔根良几乎压上了亨通全部的家当,投入6亿多元科研资金。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10年前,崔根良征求专家们的意见:大都认为研发成本太高、风险太大,搞不好会拖累企业的发展。但崔根良一咬牙,豁出去了!

 

  研制阶段,屡试屡败、屡败屡试。每次研发人员向他报告进展失利情况,他总是笑着说不急不急,慢慢来。直到2010年8月7日,光棒终于制成,宣告了日美少数几家企业技术封锁与高价垄断的终结。

 

  性格内敛的崔根良长舒一口气,默默地流下欣喜的泪水——平均每天“烧钱”50多万,他能不急吗?可崔根良也明白,不能因为他的焦虑影响大家的情绪。之后,亨通集团又相继完成了光棒产业化流程装备、制造工艺及软件控制的自主研发,成功实现向全产业链的转型,为我国光通信产业的发展赢得了主动权和话语权。

 

  崔根良常常告诫员工说:“创新,才是企业生存的密码。”光棒的研制成功,远不是终点。如今,亨通集团不仅开发出国际领先水平的最大容量、最快速率、最低损耗的光纤,还先后承担国家航空航天、军工装备特种光纤、光纤导航等系统相关技术开发、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级科技项目等150多个项目。

 

  “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人”

 

  6年前,亨通集团立足未稳,商业化、产业化尚未形成规模,一些国际竞争对手趁机以价格战等手段逼其出局。

 

  要打败对手,就得先把自己逼“疯”。在种种努力之后,亨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革新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将光纤价格从15年前的1200元/公里,降至目前的50元/公里,让百姓、企业、国家都从中获益;并一步一个脚印,在海洋、通讯、电力、超高压输电、航空航天、光纤制导等领域脱颖而出,成为全球光纤行业的领跑者。

 

  “关键是要打造一支志在高远的人才团队,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在崔根良眼里,企业的竞争,核心是人才团队的竞争。创业之初,崔根良就定下了一个原则:德才兼备的人,要提拔;有德无才的人,可培养;言行不一的人,靠边站。多年来,崔根良着力培养一线员工,大胆起用年轻才俊。

 

  亨通现任不少高管和技术人才,都是崔根良亲手带出来的。目前已是集团执行副总裁的钱建林,1992年进厂时还不满20岁。中专毕业的他,并没有立即上岗工作,而是和一群同事一道先被送往武汉进行业务进修。

 

  学历不高的钱建林发奋钻研,发表了论文。崔根良看在眼里,不仅重奖,还把他破格提拔为副总助理。25岁时,钱建林以常务副总的身份接待中科院专家时,对方嘀咕怎么派了个小娃娃来。在与钱建林进行了一番交流后,专家们不由得对崔根良的慧眼识珠大加赞赏。

 

  “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人。”爱才惜才的崔根良,想尽一切办法网罗行业英才。

 

  在研制光棒的关键时刻,有人向崔根良推荐时任国家邮电部侯马电缆厂总工的吴重阳。作为我国第一代研制光纤光缆的专家,吴重阳当时正在办理退休。得知多家大型企业已向他抛去了橄榄枝,崔根良连夜驱车赶到山西侯马。

 

  吴重阳的多次回绝,没有动摇崔根良的决心。他一待就是好多天,以最大的诚意坦诚沟通。吴重阳忍不住问:“你出门这些天,就不担心企业的生产?”崔根良笑着说,一个企业老总几天不在就乱了套,那不是好企业;好企业不是靠人而是靠机制。最终,吴重阳被崔根良的诚意打动,决定跟他一块下江南。

 

  “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

 

  在亨通集团总部大楼一楼展示厅的巨幅世界地图上,标注着亨通进军全球的足迹:南美等地,已经设立产业基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设立营销技术服务分公司,集团产品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事实上,“走出去”的想法很早就在崔根良心中萌发。2000年亨通组建国际业务部时,还只是一个光缆生产企业;但在与日本、美国的企业合作后,崔根良开阔了视野,也开始思考如何把自己的产品卖到国外去。

 

  然而,国际化的道路并不好走。当时,亨通组建的国际业务部摸着石头过河,先后跟一些进出口企业合作,做间接性的出口业务。

 

  “这种借船出海拿订单的业务模式缺乏主动性,掌握不到海外客户第一手信息,客户不稳定,业务不能延续,发展艰难。”于是,崔根良决定改变策略、主动出击,直接找海外客户,从国内市场队伍中选派精英到海外开拓业务。

 

  但推销“中国制造”并不容易。“我们遭遇过国外同行的打压,国家之间贸易壁垒的障碍,甚至国外的制裁;驻外人员也经历过种种酸甜苦辣,甚至曾遇到生命危险……”崔根良说。

 

  在南亚、东南亚、非洲等欠发达地方开拓业务,亨通派出的业务员既要克服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及饮食差异,还要面对感染登革热、疟疾等传染病的危险,更要面对一些国家的政局动荡和四处乱飞的子弹。

 

  亨通派人到埃及拓展业务时,遇到政局动荡,亨通的市场人员不顾安危坚守在当地。2014年,埃及战后恢复重建光纤通信网络工程,亨通成功中标。为了加快恢复国家通信,埃及政府还专门派了两架大型军用运输机,途经十多个国家来中国提货,开创了外国军机直接到中国民营企业提货的先例。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擦亮“中国制造”的名片带来了契机,也让崔根良坚定了国际化的步伐。“盯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崔根良说,“‘一带一路’给中国通信行业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在亨通集团的国际化蓝图中,崔根良提出的“三个五”战略——50%以上产品销往海外、50%以上资本为海外资本、50%以上人才为国际化人才,也正如期推进着……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26日)

 

 

 

“党建强,企业更强……”

——记江苏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崔根良(下)

 

  走进亨通集团,最醒目的牌子,是悬挂于车间的“党员示范岗”;最敬业的团队,是“党员责任区”。集团每年评选的各类优秀工作者,党员占到2/3以上;集团各级管理岗位,党员占比高达八成。

 

  “党建强,企业更强……”崔根良坦承,亨通在苏州民营企业中第一个成立企业党委、纪委、党校,“不图别的,就图约束自己,凝聚员工,做好企业。”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政治清醒、经济清楚、生活清白”

 

  曾在部队创造当年入伍、当年立功、当年入党“奇迹”的崔根良,时隔38年,仍然牢记着指导员对他说的一番话:“今天起,你就是党员了。党员的标准就是,站着是面旗,倒下是标杆!”

 

  不忘初心,才能永葆本色。从部队转业置身创业大舞台,崔根良告诫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政治清醒、经济清楚、生活清白。

 

  年复一年,亨通集团日益发展壮大,崔根良却没有“发展”出半点业余爱好。他每天都泡在单位、沉浸在工作中。平日里,他和普通员工一样,在食堂吃三菜一汤,加班过了饭点就自己泡面。有一次,食堂工作人员看他加班来得晚,想必饿了,便多打了几块红烧肉。崔根良当场就要求把多给的肉退回,并对他说:“给公司职工打菜不能分等级,不要有‘情面菜’。”

 

  在人事决策上,崔根良坚持原则。无论谁打招呼进亨通工作,都要求必须到人力资源部办理报名手续,经过核查、筛选、鉴定,才能最终决定是否录取。曾有公司高层想让人事部门直接录取4名员工,崔根良发现后,立即要求退回。

 

  这种不搞特殊的做事风格,崔根良一直坚持着,即使是对家人也不例外。当年在车间三班倒的妹妹,因承受不了日夜颠倒的生活,找他安排个上白班的工作,崔根良也回绝了。他说,企业发展需要全体职工同甘共苦,必须“一碗水端平”。

 

  亨通对配套产品的需求量很大,一位亲戚看中加工电缆盘能赚钱,认定崔根良定会支持,没想到他却说:“实在对不起,正因为你是我的亲戚,亨通无法购买你的电缆盘,但若生活困难我个人可资助。”

 

  亨通集团现有员工1万多人。崔根良首创党员干部结对联系职工制度,规定从普通党员到支部支委,从车间主任到集团高管,每人都要结对联系一定数量的员工,确保联系结对全覆盖。当家人的以身作则,成为企业凝心聚力的最大动力。

 

  “那些年,我们几乎都是‘白加黑’‘五加二’地拼”

 

  亨通集团设纪委、办党校,一些民营企业家感到不解。崔根良打了个比方:“黄沙、石子、水泥、钢筋,没有水,粘合不到一起,只有用水才能把它们变成坚固的混凝土。党建在企业里就像水,能够增强凝聚力,党建就是生产力!”

 

  党员陈明,是光棒研发项目的负责人之一。“那些年,我们几乎都是‘白加黑’‘五加二’地拼……”陈明说,关键时刻,正是党员带头坚守岗位,才保证了研发的进展顺利。

 

  “激励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前行的动力,是党员的身份。”在集团做党务工作的韦亚梅坦言,身边的老党员处处做模范,令她见贤思齐,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在亨通集团,年轻人争先恐后地主动要求入党。在韦亚梅看来,这一方面是因为集团领导重视党建工作,为党员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内部形成了创先争优的氛围。党员真正成为先进、骨干的代名词。

 

  “党员身份,是集团内部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重要职位竞聘上岗的重要条件。”亨通集团党委副书记肖耀良介绍说,亨通把党的队伍建设与岗位竞聘制度双向融合,推行人才双向培养,党委是核心、支部是堡垒、小组是阵地、党员是旗帜。

 

  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两个轮子一起转”,为企业造就了一支战斗力强、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从建厂之初的3名党员,逐步发展到今天1000多名党员,党员群体已经成为亨通最宝贵的品牌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慈善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员工做起”

 

  “企业和企业家的存在价值,就是要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他人创造美好生活。”崔根良说。在家乡吴江,乡亲们常说,根良不忘本。乡里修路搞建设差钱,只要村干部找上门,他总是二话不说就答应;地方举办各种公益活动,他总是挤出时间去参加……

 

  去年11月,崔根良代表亨通集团出席苏州市吴江区残联举办的“助残圆梦行动”,给家住松陵镇同心村的梁秀英送去了大冰箱。在此前两年,亨通已先后向她家捐赠了液晶电视机和洗衣机。至此,连续开展5年的“助残圆梦行动”,为吴江困难残疾人家庭捐赠了495台液晶电视机、410台洗衣机和227台冰箱,实现了现代家电“三大件”在吴江困难残疾人家庭的全覆盖。

 

  “慈善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员工做起。”崔根良说,做人要饮水思源、知恩图报,企业在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应该将回报社会作为一种责任。

 

  2012年6月,崔根良到江西出差,闲暇时走访了革命老区的多家养老院、敬老院。“这些地方的生活设施很差,没热水、没卫生间、没有像样的厨房,老人们生活不便、出门看病更是难上加难。”崔根良连夜打电话进行组织,工作人员几赴赣南原中央苏区了解和摸清情况,以最快时间拿出了扶贫方案。当年,亨通集团资助江西革命老区敬老院改造的“鹤轩安耆”项目正式启动,用3年时间先后捐出1500万元,改造了井冈山、兴国、于都等革命老区的25所敬老院,捐赠26辆多功能救护服务车,完善了现代生活设施,受益老人3000多。

 

  在崔根良的感召下,亨通集团上至高管下至基层一线员工都踊跃参与公益。2011年,崔根良捐资5000万元成立了江苏省首家由民政部直管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亨通慈善基金会。2013年,基金会拨出专款救治了100多位云南山区的心脏病儿童。目前,基金会公益慈善累计捐赠超4.8亿元,崔根良被授予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中国十大慈善家”等荣誉称号。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27日 10 版)

 

 

上一篇:

第一篇

下一篇:

最后一篇

地址:苏州高新区长江路和枫科创园G座1403室

电话:0512-65788598

传真:0512-65788583

邮箱:sh@jxsh200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