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动态

全国咨询热线

0512-65788598

邮箱:sh@jxsh2008.com

地址:苏州高新区长江路和枫科创园G座1403室

法规政策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会动态  /  法规政策

生活常识提示四

文章来源:admin  人气:1743  发表时间:2016-09-09
线条

——怎样防范电信诈骗

 

  随着移动支付方式的普及,支付方式多元化导致的风险也逐渐暴露并呈现多发趋势。该类风险案件多是客户的银行卡未离身,但资金被第三方平台扣划。这种事件大多是因为持卡人疏忽导致信息泄露,或登录陌生网站手机被植入木马病毒而导致信息泄露、短信内容被拦截,从而引发个人账户资金风险案件。持卡人要提高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重要信息,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防诈骗意识。

  一、防范措施

  一是预留手机号需为本人手机号码,若手机号码或其他重要信息变更,应及时到银行修改信息。

  二是谨慎保管本人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不要将银行卡出借他人或将账户信息随意泄露给他人。

  三是要登录正规网站办理业务,不可使用手机随意浏览陌生网站;对接收的陌生人发送的短信中的网站链接,不随意点击登录,防止被植入木马病毒,造成个人重要信息泄露或被窃取,引发资金风险案件。

四是发生资金被盗等风险案件,应立即将卡内资金转出或挂失止付,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二、防范对策

 第一道防线:拒绝诱惑、远离诈骗 

广大群众要深知“天上不会掉陷饼”,中奖、退税、无担保低息贷款等好事不会无缘无故地降临素昧平生的“你”的头上。因此,对陌生人用电话或手机短信发给你的信息一概不予理睬。 

第二道防线:当面咨询、沉着应对

 电信诈骗是一种虚拟引诱,受害群众一般有较充裕的时间来应对。因此,对于事主实在不放心,想探明究竟的“信息”,可以直接拔打110询问,或到银行、税务、电信、公安等机关当面咨询。只要沉着应对,处置得当,是完全可以避免被骗的。

 第三道防线:涉卡转帐,立即停止

 电信诈骗不管犯罪分子编造各种理由,设置种种陷阱,最后都会殊途同归,诱骗受害人进行银行卡(信用卡)转帐,其本质就是银行卡诈骗犯罪。一旦群众受骗时,不管什么理由,当要你提供银行卡号、密码或在ATM机上转帐操作时,应当猛然醒悟,停止操作,捂紧钱袋,这是防范诈骗的第三道防线,也是防止被骗的最后底线。 

第四道防线:相互提示,共同预防 

亲戚朋友间要相互提示,相互宣传。针对此类案件中老年/妇女等被骗较多的现状,要及时做好家中老人、妇女的宣传防范工作,提醒、告诫在接到电话,收到短信,只要是不认识、不熟悉的人和事,均不要理睬,以免被诱被骗。  

三、止损流程   

一是要求银行协助止付。受害人在银行ATM或柜面交易等被骗, 应立即向现场银行工作人员提出,要求采取止付措施。

二是封锁涉案诈骗账户的网银转账功能。对赃款滞留账户,受害人可登录该涉案账号(安全账户)归属银行的网址,进入个人网上银行界面输入该诈骗账号,然后重复输错密码(当日5次),可使该诈骗账号暂时冻结止付。该操作仅限制嫌疑人的网上银行转账功能。 

三是对于有电话转账功能的账户,同样可以使用上述方法。受害人应立即拨打该诈骗账号归属银行的客服电话(如工商银行拨打95588),根据语音提示输入该诈骗账号,然后重复输错密码(当日5次)可使该诈骗账号暂时冻结止付。该操作仅限制嫌疑人的电话银行转账功能。

     四是目前对部分银行(如农行),也可通过ATM机的无卡存取款功能对诈骗账号进行冻结,方法与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相同。对在非工作时间通过ATM机汇款被骗的,受害人可据此操作止损。

上一篇:

第一篇

下一篇:

最后一篇

地址:苏州高新区长江路和枫科创园G座1403室

电话:0512-65788598

传真:0512-65788583

邮箱:sh@jxsh2008.com